證券時報官方微信公眾號

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

證券時報官方新聞客戶端

掃描上方二維碼下載客戶端

首頁 > 股市 > 獨家解讀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股市>獨家解讀

人民幣貶值了嗎?

2022-10-01 05:00 來源: 證券時報網 作者: 陳嘉禾
證券時報網 陳嘉禾 2022-10-01 05:00

  時報財經圖庫/供圖 官兵/制圖

  陳嘉禾

  今年,人民幣貶值的驚呼聲不絕于耳。只要我們打開手機或者電腦,都能看到許多文章,告訴我們人民幣貶值了。而如果在市場上找人聊一聊,也會發現,人民幣貶值是許多投資者都關心的一個話題。

  但實際上,在2022年,人民幣整體上并沒有貶值,只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下降,但是人民幣兌其他匯率則保持了基本穩定,甚至略有升值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市場輿論中聽到的人民幣貶值了,是一句絕對外行的話。

  當一種貨幣可以被稱為貶值時,它一定是相對其他絕大多數貨幣的匯率都有所下降,才能稱作貶值。在2022年所發生的,其實是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,兌美元貶值的同時,兌其他貨幣略有升值,同時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大幅升值。

  但是,為什么我們在市場輿論環境中聽到的,都是人民幣貶值呢?今天,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,為什么市場輿論會讓我們聽到這種歪曲事實的理論?

  人民幣沒有貶值

  首先,讓我們來看這期間匯率變動的數據,就會明白為什么真相不是人民幣貶值,而是美元大幅升值同時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,并兌其他貨幣略有升值。

 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,在2022年前9個月(截至9月29日,下同),美元兌人民幣匯率(中間價,下同)升值了11.5%,這也是市場上人民幣貶值理論的重要來源。

  但是,在同一時期,美元指數則上漲了18.4%。也就是說,美元相對其他所有貨幣的上漲幅度,比兌人民幣的匯率上漲幅度,高出大約7個百分點。從這個角度,我們可以看到,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,不僅在2022年保持了穩定,甚至還有所升值。

  具體來看,在全球其他主要貨幣中,在2022年前9個月的兌人民幣中間價,日元下跌10.9%,歐元下跌4%,英鎊下跌9.9%,澳元微漲0.5%,加元上漲4.8%,瑞郎上漲4.9%,新加坡元上漲5.5%。上述數據表明,人民幣兌全球主要貨幣,其實在這段時間略有升值。

  市場喜歡講故事

  那么,問題來了,為什么外匯市場的真相,明明是“美元大漲,同時人民幣保持穩定略有小漲”,但是充斥市場的消息,卻是人民幣貶值呢?

  這其中的奧妙,就是一種神奇的市場現象。這種現象讓許多依靠財經八卦和道聽途說,不自己看數據、分析材料的投資者,在市場中無法探知事情的真相。我把這種現象,稱為“市場喜歡講故事”。

  在市場中,流行的輿論和分析,經常是錯誤的。它經常會被更有故事感、更具有沖擊力的標題吸引,被非黑即白、非好即壞的故事所吸引,但是對冷冰冰的數字,或者復雜但是更接近真相的邏輯,則毫無興趣。

  也就是說,市場更喜歡講故事,不喜歡“做研究、分析數據、尋找科學的解釋”。

  于是,在市場輿論中,故事,而不是事實,就會變得更容易流傳。人們口口相傳那些市場上膾炙人口的故事,把事實真相的幾十上百個細節,簡化成一個口號感很強、情節感很強,但是和真相相差甚遠的小故事,然后把這個小故事在市場上廣為流傳。

  在市場喜歡講故事的環境下,人們是更喜歡傳播人民幣貶值呢,還是更喜歡傳播“美元大幅升值、同時人民幣保持了基本穩定”呢?

  很顯然,前一個信息更加具有故事性,也更加容易引起人們的恐慌,而恐慌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傳播。而篇幅巨大的匯率分析報告,沒幾個人愿意看。

  股票市場里的故事

  這種市場喜歡講故事的現象,并不只出現在外匯市場中。在股票市場,情況更是如此。

  在我以前當研究員的時候,每當市場上有一只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時,市場上一定會流傳關于這家公司的故事:主要客戶可能走下坡路、競爭對手變多、原材料漲價、報表可能假賬,等等。

  在那時,作為證券研究員,我的一部分工作,就是解釋這些股票價格的波動。但是在許多時候,經過仔細的研究,我也沒法找到什么足夠重要的理由,或者足夠動聽的故事,上市公司也在一直發公告,說公司經營一切正常。

  這時候,正確的答案,應該是“公司沒有什么變化,只是市場情緒大幅改變”。但是,這種正確的答案,能在資本市場的輿論環境中受到追捧嗎?

  顯然不會,要知道,市場更喜歡一個故事!這時候,“某某公司就要破產了”這樣聳人聽聞的故事,一定會伴隨著股價大跌,傳遍市場的每個角落,哪怕這家公司的業務其實真得一切如常。

  歷史也喜歡講故事

  其實,市場喜歡講故事,并不是因為市場這個經濟組織喜歡講故事,而是因為構成市場的人喜歡講故事、也喜歡聽故事。而當同樣的一群人,來到歷史研究這個領域時,事情會變得完全一樣:歷史也喜歡講故事。

  在歷史研究中,流行的輿論是非常喜歡講故事的,而一個好的故事,就一定要有好人、有壞人,這樣才能有簡單干脆的情節。

  于是,我們在歷史故事中,經常會看到好人永遠會取得勝利、壞人永遠要失敗。但是,我們卻忘記了,世界上本沒有多少真正的好人和壞人:事情的真相往往比非好即壞、非黑即白復雜得多。

  比如,在中國歷史上,有兩個著名的昏君: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紂王,和隋朝的末代君主隋煬帝。在許多歷史故事中,把紂王和隋煬帝描述的簡直和人渣一般無惡不作。在《封神演義》和《隋唐演義》這兩本小說里,這種現象尤其明顯。

  但是,這兩個人真這么壞嗎?對于這兩個人的評論,中國歷史上還是有些明白人,知道他們糟糕的形象,來自于“喜歡講故事的歷史”的妖魔化。

  在儒家經典《論語》中,子貢就曾經說過一句話:“紂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惡居下流,天下之惡皆歸焉?!本褪钦f,商紂王并沒有那么糟糕,他只不過是政治斗爭失利,所以給后代丑化成那樣,天下最糟糕最惡毒的語言都拿來攻擊他罷了。

  而在唐代詩人皮日休寫的《汴河懷古》中,則描述了對隋煬帝楊廣這個糟糕歷史人物的深思:“盡道隋亡為此河,至今千里賴通波。若無水殿龍舟事,共禹論功不較多?!边@首詩意思是說,隋煬帝開鑿的運河造福了千秋萬代,要不是因為南下揚州把江山丟了,他那治水的功績,豈不是和上古的賢君大禹差不多嗎?

  但是,對于喜歡故事的人們來說,大家就是喜歡一個“昏君敘事”。一個昏君人品不好所以誤了國家,這樣的故事聽起來,比搬上一大摞歷史資料,慢慢分析當時的各種力量變遷相比,要有意思得多。

  于是,今天許多人都認為,紂王和隋煬帝就是徹頭徹尾的壞人。這正是“說你不行你就不行,行也不行?!?/p>

  多找證據 少聽故事

  既然我們知道了市場喜歡講故事、歷史也喜歡講故事,那么我們又怎樣能獲得真相呢?很簡單,要多找證據和數據,多調研走訪,多學習經濟學、社會學的專業知識,多做科學的研究,少聽那些讓我們感覺良好、但是學不到真相的故事。

  不過,這種“不聽故事、只看證據”的工作狀態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卻是反人性的。原因無他,就是因為故事好聽??!

  在電影《大空頭》中,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,我直到這幾年,看慣了資本市場上的故事,才明白它的用意之深:“真相就像一首詩,而絕大多數人不喜歡詩?!痹捳f回來,巴菲特講的那些道理,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全球最有錢的人之一,又會有多少人愛聽?

 ?。ㄗ髡呦稻培髑嗳萍际紫顿Y官)
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。

為你推薦

國慶長假露營又“翻紅”?這些問題也逐漸顯現
實際上,在今年國慶節日期間,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,露營市場熱度延續成為共識,從OTA平臺的數據和銷量也能印證這種趨勢。
2022-09-3013:02
破凈股集中在傳統行業,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優
目前破凈股滾動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,估值較低的有振東制藥、海航科技、ST廣珠等,滾動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。
2022-09-3012:59
特斯拉否認大幅降價傳聞,新能車板塊依然被重挫
在特斯拉暴跌帶動下,中概股新能源車板塊全線暴跌。小鵬汽車盤中一度大跌超11%,股價再創歷史新低;蔚來盤中亦重挫超11%,股價創4個月來新低;理想汽車一度跌逾8%。
2022-09-3012:48
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在即,A股高增長潛力股出爐
9月以來自動駕駛概念股整體表現低迷。截至9月29日,概念股平均跌幅達到7%,跑輸同期上證指數。數源科技、東田微、通宇通訊、聯合光電、華鋒股份等跌幅超過20%。
2022-09-3007:53
  • 證券時報APP
  • 微信公眾號
  • 點擊下載
    證券時報APP
    發現投資價值
    打開應用
    欧美free性爱bbw